2024-10-07 点击: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科依托原公共管理学院建设。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前身是劳动经济系,成立于1989年,同年招收劳动经济学专业本科生,1993年更名为劳动人事系。1999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招生。2001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招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005年8月,以劳动人事系为基础,整合经济学系的行政管理专业和文化传播系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成立公共管理学院。至此,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正式建立。2014年3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点获批,公共管理学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学科致力于培养善治理、懂财经、通政策、能研究、擅操作,德才兼备,具有较强政策分析与决策能力、沟通协调与领导能力、文字理解与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经过近20年的建设,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1.人才培养方面
打破传统根据学科属性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式,将培养视角从学科面向转为公共部门需求面向。一是创新专业建设和学科人才培养理念。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和省情,定期修订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方面,不仅强调提高人才的专业化水平,更注重战略预判意识、需求把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培养;二是积极培育以行政管理、社会保障、财政学、土地资源管理为主干的公共管理知识链完整、专业能力相互支撑的专业群;三是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丰富的财经类课程和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特色化课程;四是积极探索育人新模式。大力推进政校企行协同育人和项目参与式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多年来,公共管理学科毕业生素质和能力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一大批毕业生进入公共部门工作并成为骨干力量。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引育并举,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一是针对性引进高水平人才。积极引进优秀博士,扩大师资队伍,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二是依托经管法学科交叉优势,组建跨学科教学科研团队,满足国家重大战略在河南叠加推进中的高层次公共管理人才需求;三是完善激励机制。针对服务的战略需求,设定专项研究经费支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构建“学科—人才—平台—项目”四位一体机制。经过建设,学科构建了一支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多名老师拥有省级人才称号。
3.科学研究方面
突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实施有组织的科研。一是依托战略需求凝练研究方向,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合力;二是结合服务的战略需求组建研究团队。瞄准战略需求的相关焦点问题,整合成若干研究团队,进行集中攻关;三是科学规划研究重点,推行揭榜挂帅制度,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提高服务重大战略需求项目的整体绩效。五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1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6项,省部级项目60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在CSSCI等高层次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5篇;到账科研经费1267.7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559万元。
4.社会服务方面
坚持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一是主动服务,积极对接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深入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二是打造智库队伍,着力推出一系列瞄准战略需求的社会服务成果;三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承接社会服务项目,参与相关规划制订、文件出台、绩效评估、咨政报告等工作。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河南省医保局等单位建立了紧密稳定的合作联系;承接32项横向课题,项目经费673.7万元;共建退役军人培训学院、河南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院等服务平台;13人被聘为决策咨询顾问、立法顾问、专委会委员、智库专家等。
5.学生就业方面
多策并举,积极促进和引导学生就业。一是深化就业育人。将“三全育人”融入就业教育全过程,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积极引导毕业生到战略需求最需要的地方就业;二是积极开展“访企拓岗”,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人才需求,加强校地合作开辟就业岗位;三是健全联动和反馈机制。以就业质量评价为导向,完善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分析和反馈制度,探索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学科点相关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率超过95%,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就业质量不断提升,考取研究生和公共部门岗位的比例逐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