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招聘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学部首页 学校首页
学科发展历程

管理学部——工商管理学科发展历程

作者: 发布日期:2024-10-07 浏览次数: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创建以来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不懈的发展努力,已成为学校中最具活力与鲜明特色的学科之一。该学科以培养具备坚实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基础,并熟练掌握现代工商管理方法与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致力于让学生熟悉国内外工商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为未来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中介机构从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历经数十载春秋的精心打造,工商管理学科已构建起一套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实力强的师资队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连续不断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力。

一、学科创建与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初,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原经济系的基础上,开始酝酿并筹备工商管理学科的设立。当时,国内工商管理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凭借其在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的深厚底蕴,敏锐地洞察到了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潜力。经过多次研讨与论证,结合学校的学科优势与市场需求,学校于80年代中期正式决定设立工商管理学科,并着手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1986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科首次面向全国招生,标志着该学科正式诞生。初期,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主要由经济系的相关教研室承担,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学科发展的需要,学校于1990年决定成立工商管理学院,专门负责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工商管理学院的成立,为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更为坚实的支撑。

在学科建设初期,学校高度重视工商管理学科的图书资料与实验室建设。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学校为工商管理学科购置了大量专业图书与资料,并建立了先进的计算机实验室,为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学校还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工商管理教育人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

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与科研创新平台。学科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教学、模拟实训、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同时,学科还积极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校企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2010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决定对工商管理学院进行组织架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与资源配置。在此基础上,工商管理学科得以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形成了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专业方向的完整学科体系。同时,学科还积极申报并获批了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平台。同年,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被列入河南省博士建设规划单位授权学科,为学科深造与发展开辟了新篇章;2015年,会计学专业硕士入选河南省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十大品牌,工商管理专业则获批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

进入2020年,学科创新与国际化步伐加快。本学科所在学科群现代服务业学科群”2020年被确立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B类)。同时,《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项目入选教育部工商管理类教指委核心课程金课建设,并有多门课程被评为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20212022年间,工商管理及市场营销专业相继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彰显了学科在人才培养领域的卓越成就。至今,工商管理学科不仅持续加强与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更紧密结合河南地方经济实际,通过特色平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等举措,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2022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并在该年度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本学科获“B成绩,是河南省该学科获得的最好成绩。

近年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学科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还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学科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与咨询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学科建设的基本成就

我校工商管理学科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与积淀,形成了突出的特色优势、取得重要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与专业建设平台

1.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学科构建了从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本科阶段,学科设置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专业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研究生阶段,则设置了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多个研究方向,致力于培养高层次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此外,学科还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

2.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科建设了多个实践教学平台。其中包括模拟实训中心、案例分析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等,这些平台通过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和管理情境,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科还与多家知名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增强就业竞争力。

3.国际化教育平台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工商管理人才,学科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多所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学生互换、教师互访、联合培养等合作项目。同时,学科还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海外实习等活动,拓宽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4.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创新

学科注重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引入前沿的工商管理理论和实践案例。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学科还加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竞赛等活动,提升综合素质。

(二)高素质师资队伍

我校工商管理学科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近年来,学科引进了一批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和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优秀人才,同时注重本土教师的培养与发展,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进修和访学,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目前,学科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实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共计68名,其中教授41名,占比55.26%,副教授27名,占比44.74%,具有博士学位的55名,占比80.88%。教授、副教授占比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逐年提升。从教育背景看,10余人拥有海外博士学位,其他教师均有国内“985”“211”高校(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工商管理学科专业相关的博士学位,且较多具有海外求学或访学经历。

(三)高水平科研成果

我校工商管理学科产出了颇丰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本学科注重教学研究,针对主干课程和方向特色课程,建立了课程组并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研究,实现了研究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有效推动了科学研究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近五年来,学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46篇,其中在SSCISCIEICSSCI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超过150篇;出版了97部专著,均由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承担了266项纵向项目,并荣获76项成果奖,其中包括17份政府批示和2项国家专利,充分展示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在学术研究与实践创新方面的卓越成就。

1工商管理学科科学研究成果汇总表

类目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合计

学术论文

58

86

89

100

13

346

专著

19

37

31

10

-

97

纵向项目

36

64

63

70

33

266

横向项目

11

8

88

36

-

143

成果奖

24

22

18

12

-

76

领导批示

1

-

7

9

-

17

专利

1

-

1

-

-

2

合计

150

217

297

237

46

947

(四)高质量人才培养

1.学位论文质量

本学科严格遵循论文选题、开题报告、预答辩、重复率检测(采用学校指定工具严格把关)、盲审及正式答辩等六大关键环节,对毕业论文质量进行全面把控,对每篇毕业论文实施匿名前的文字重合检测,确保学术诚信。近五年来,100%的学生通过论文答辩,顺利毕业。

2. 用人单位反馈与毕业生职业发展

本学科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充分展现了高质量的教育与培养成果。毕业生就业去向广泛,不仅覆盖了党政机关、高等教育、科研设计、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还涵盖了国有、三资、民营等各类企业单位,且就业人数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的就业比例显著提升,体现了毕业生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广泛的职业适应性。同时,用人单位对本学科毕业研究生的表现普遍给予高度评价,期望毕业生能具备适应大数据工作环境的数据思维,以及实战型、创新型、综合型的特质,这些反馈为本学科不断优化培养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从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来看,近五年,本学科毕业生的最终就业情况优秀,年底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近七成毕业生倾向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大型企业,行业选择多样。毕业生综合素质强,专业能力突出,获得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形成了正向的就业优势效应。

(五)多领域社会服务

1.科技进步

通过与企业、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紧密合作,本学科共签订了多项横向项目,涵盖了政府服务、企业咨询、技术培训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学科在社会发展、社会服务、旅游景区规划、工商业及其他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专业实力和应用价值,还获得了丰厚的社会经济效益。

2.经济发展

本学科通过校企合作培训、挂职与兼职活动以及省级课题的研究与结项,深度服务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多位导师到地方企业挂职副总经理,兼职独立董事,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同时,学科还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申报并获批了多项省级以上课题,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决策参考和解决方案,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文化建设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河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当代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学科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积极开展基于中国特色的研究,如济水文化、中国古代四渎祭祀文化等主题的研究,突出了社会主义文化与管理学的融合,弘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